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资讯 >>  企业新闻

专家方案 | 新型智慧城市概念与建设要点探讨分享


关于数字孪生和数字孪生城市,目前非常火热。最早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,数字孪生就是指充分运用物理模型、传感器、运作历史等数据,集成多学科、多物理量、多尺度、多概率的模拟仿真全过程,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,进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设备的生命周期全过程。简而言之,数字孪生就是将现实世界的物理体、系统及其流程等复制到赛博空间,形成一个“克隆体”,两者最终构成一个“数字双胞胎”。

image.png

发展沿革与技术脉络

由于AI、物联感知等互联互通技术的发展更加智慧,开始提出强调智能化的智慧地球,由此衍生了智慧城市。再后来,又提出新型智慧,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。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,地理信息实际上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,此前,测绘地理信息局专门做了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,发展到智慧城市变成了工业平台,到现在叫做数字孪生城市。数字孪生城市,他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新的、更高的阶段,显然,它不光具有智慧城市特点,更多的是数字孪生技术,映射虚拟仿真,虚实共存

智慧城市理念与特征

 

智慧城市的特点有通过立体感知,物联网、互联网及智联网汇聚大众智慧,实现数字城市的升级。物联感知使数字孪生实现虚实之间的映射、动态交互成为可能。因此智慧城市在感知方面,需要新一代感知和神经网络。而且虚拟现实要有依据,需要区块链保障数据可靠性。不仅需要物理感知,还需要遥感传感器、社会感知等全空间、多维度、多物理量监测。

image.png

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建设重点

 

面对数字孪生的发展需求和功能等特点,我们需要建立数字孪生城市,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。

image.png

其中,建设广义时空感知网包括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感知网、物联网等,还需要增加社会感知,截止到目前,遥感在全面发展,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遥感网已初步建成,在宏观尺度建立全覆盖城市的连续空间感知。但是这些感知主要侧重在物理、地貌、自然、地理等层面,而对城市人文和经济要素的感知较为欠缺。以各类手机定位、社交媒体、出租车轨迹、公交刷卡等地理空间大数据为数据源,为智慧城市等应用提供新的数据依据。

image.png

第二方面,CIM城市信息基础设施/数字底座与信息聚合大数据中台,形成虚实结合、双向映射、深度挖掘、知识发现、仿真模拟、分析预测能力,形成数字孪生的数字底板,甚至操作系统。比如将多个摄像头叠加到一个城市BIM三维上,融合影像,甚至做出智能的提取和分析。

image.png

第三个方面,基于强大的知识库与模型库,形成形成全生命周期动态模拟与仿真预测能力,数字孪生是贯穿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,比如说城市的二三维表达,城市的各种各样的可视化设计,规划高度的分区,在建项目的审批,建设施工过程的全流程管理,乃至未来的城市管理,未来的社区管理等方方面面。

image.png

第四个方面,通过构建城市运行大脑,达到综合态势研判与优化运行能力,形成对城市的总体把握。通过建立城市运行提升指标,使我们对城市有个总体的、精细的把控。

 

数字孪生建设与智慧城市发展愿景

 

“数字孪生”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,而是成为一种发展新模式、一个转型的新路径、一股推动各行业深刻变革的新动力。

image.png

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的新阶段、新模式和新高度,将使我们能更深刻及时地刻画和理解城市状态及规律,走出只有局部没有综合、缺乏时空耦合与预见性造成的“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”、“事后诸葛亮“等决策困境,实现由静态信息向动态体征,由被动方式到主动方式,由事后处理到事前预知,由具体事务到系统综合的创新发展,通过孪生映射、把脉诊断与共生治理达到城市决策科学、管理精细及时、企业敏捷高效、公众生活幸福的新境界。

image.png

动脉智能智慧城市

 

  动脉智能智慧城市平台基于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,集成综合执法、市容环境、园林绿化、油烟监管、市政养护、垃圾分类、街巷长制、全民参与、共享单车管理等多种数据源,以城管监督员、市民反馈及智能感知为信息收集渠道,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、协同工作,构建集感知、分析、服务、指挥、监察“五位一体”的智慧管理模式,实现城市“泛感知、智应用、大数据、网格化、精细化”的综合管理。

 

image.png

 

  打造用数据说话、用数据管理、用数据决策、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机制,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,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,真正达到“慧”源于民,“惠”及民生。进而构建“大诉求、大分拨、大联动、大考核、大研判、大服务”的管理格局,推动城市管理由“大城管”向“一网统管”逐步迈进。

image.png


山东动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   版权所有   备案号:image.png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358号  鲁ICP备18044412号-1  电话:4008-0537-07